“是教师职业让我变得崇高”——记第三届“立德树人·最美教师”师德楷模设计学院常江

发布者:卢进丽发布时间:2018-10-10浏览次数:3150

  

年轻时,因一次偶然的机遇,他获得机会出国深造,命运的轨迹也因此而变得不再简单。在体验过国外的无限繁华与丰富的物质生活,在经历了内心无数次考量之后,他毅然选择回到祖国,回到矿大,以自身的温度发光发热。

他说,“教师这个职业让我变得崇高。”他就是建筑与设计学院常江教授。


激流进退,勇做抉择

1993年,常江于中国矿业大学硕士毕业,并因为伴侣的原因选择于矿大任教。但那时,他对所选择的职业还未有明确的想法。几年后,恰逢教育部提供出国机会,而矿大则得到了两个名额。凭借自身的优秀,尚是青年教师的常江获得了学校给予的机会,于1997年前往德国留学。

他的德国导师是当时的波恩大学校长——一位主要研究城市规划设计的教授,而常江之前的专业是矿山测量,“我们两人的专业,差了这么多……”谈到这里,常江笑着用手比划着。如果选择前往德国,就意味着要改专业,一切从头来过;但若是放弃的话,也就意味着放弃丰厚的奖学金,这对已经有家与责任的常江来说是极大的损失。在深思熟虑之后,他选择了转专业学习城市规划。

在随后的四年博士学习期间,常江承受着莫大的压力。他一边努力完成博士论文,一边进行城市规划本科知识的学习。在他看来,身在国外,时刻代表着中国,而身为导师唯一一位中国学生,他所承受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作为中国人,就不能让外国人瞧不起,不能被别人说中国人搞学术搞科研不行!”常江语气坚定地说。相较于国内的发展状况,国外的情况对于他来说既新鲜,又充满了太多的挑战。常江说:“那时的心情真的是又新鲜、又自卑,但这也激起了我的斗志——一定要争一口气。”多方压力下,他选择了风雨兼程,选择了不断努力。

凭借自身卓越的能力,回国后,常江逐渐在多个机构担任要职。作为矿大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城乡规划与设计、城市更新、矿区生态重建、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基于在德留学期间对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他和团队对矿区与城市和周边乡村协同发展研究、矿区复兴规划、矿区工业废弃地再利用、工业遗产保护以及不同类型矿区的生态补偿和生态修复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性研究。据了解,目前,城乡规划学科已经初步成为我校未来最有潜力服务社会和地方的学科之一。同时,常江也担任着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一职。


身为园丁,用心育人

“如何把我所拥有的东西传递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当一名老师。”常江说道,“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就是我最大的贡献。”

他在德国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国外的工作环境对于他的发展非常有利,相关待遇也优于国内。但是如果知识只是用来谋得一份好工作,他认为是毫无成就感的。常江非常迫切地想让所学的东西影响更多人,发挥更大的价值。恰逢当时国家改革开放的建设大潮,他坚定地认为,“我应该回到中国,在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做最应该做的事情。”在学校领导的盛情邀请下,他在矿大先是担任客座教授,两年后又全职入职矿大。

回国后,常江在教育工作上十分用心,也把自己在德国所接受的对学生有益的思想理念带入课堂中。他的课堂十分有特色,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就一本课本而言,他只会去讲授整本书的六七成左右的内容,而把剩下的留给学生去讲授。“我发现有些学生是真的优秀,讲课讲得比我好多了。”谈及效果,常江骄傲地说道。

在学生培养上,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自主讲课锻炼外,他还充分利用学习工作中积累的人脉,积极开展学术讲座活动、学术沙龙,充分开阔自己学生的视野与思维。但是一开始,办讲座鲜有人帮忙,无论前期的邀请规划还是课程安排以及善后工作,大都是常江亲力亲为。无偿为自己学生举办学术讲座这一举措,他坚持了下来。这在他看来,“为学生做实事,让学生在自己的付出中能有所收获”,这是他做这件事最大的动力。

常江对博士生也倾注了很多心血,他希望学生能有机会出国看一看,为此,他曾多次个人出资,资助数名博士生出国访学。“相比于他们出去真的学到什么具体的东西,我更希望他们能增长阅历,增长见识,接受不一样的思想。”

在厦门建筑设计院工作的邱恒才回忆起当年跟常老师做课题时说到:“那时,常老师经常带着我去现场测绘和走访,组织调研小组,设计改造方案,让我在毕业时顺利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作品集,通过这样的过程,他也希望告诉我们一定要呵护城市的历史。”


关爱学生,教学相长

谈到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常江表示,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一名老师,我不一定能把所带的学生都培养成优秀的学生,但是可以把不合格的培养成合格的、把合格的培养成优秀的。”

任教多年,常江最为直观的感受便是“教学相长”。在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能收获满满。为了能把课讲好,常江一直在努力地学习着,不断拓宽与夯实自身的知识体系,努力讲好自己的每一堂课。在每一届学生中,也有学习成绩不是太好的,但是通过深入了解,他发现这些学生常常在学习以外的某个方面很突出。“所以不应该以成绩论成败。身为老师,应该去多和他们沟通,给予他们多一点关心和关注、更多正面的引导。”常江说道。

常江对自己的“孩子们”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有一年圣诞节,在听说邱恒才有了宝宝时,常老师还匿名寄了份圣诞礼物给他。“常老师是我见过最暖心的老师,成为他的学生是我一辈子的财富”,邱恒才动容地说到。

来自越南的留学生丁替英告诉我们,常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予学生耐心的指导,在生活上对他也非常照顾,过年时还会邀请他到家里去做客。在他心里,常老师就是他的“中国父母”。目前他正在东南大学读博士,这个平台和机会就是常老师为他争取的。“常老师处处为学生着想,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考虑,一点私心都没有。”丁替英说。

至情方可感人心。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常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用自身行动将师德师风融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他常说:“我的学生,一个都不能落下。”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并孜孜不倦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他以自身的温度温暖着学生、温暖着教师这一职业。育人者,身先正;立师者,德先行。常江教授以自己的方式做出了有温度的教育。

新闻来源:王妍 王潇寒 普雪峰摄影:责任编辑:卢进丽审核:刘尊旭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