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是我一生的追求——优秀教职工党员标兵资源学院徐继山

发布者:卢进丽发布时间:2018-07-06浏览次数:2001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国家的大学,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在工作中,我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教师角色,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始终把提升自己和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作为履职尽责的基准点和着力点。为师立范,我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将边和平教授讲的“要一锤子敲在学生心坎上”融浸于行,把隋旺华教授说的“做老师要甘为人梯”印刻于思,把曾勇教授谈的“教学是一辈子的情怀”铭刻于心,并身体力行;立德树人,我响应党的号召,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例如,在我开设的《工程的智慧》课程教学中,我将工程地质与国学智慧相融合,围绕200多项计策,与学生谈思想,论信仰,讲策略,解困惑,依托学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有效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思考自身的社会价值,从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中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脉络,培育家国情怀、激发报国之志。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刚刚结束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作为教师,我深知,学生在大学里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老师有没有渊博的学识、科学的方法、孜孜以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渊博的学识,源于勤求博采,不辍探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国土资源部专项基金以及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我将一系列科研成果及时应用在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学科专业的研究前沿、发展方向。科学的方法,源自于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着眼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新鲜度和吸引力,我主持了3项校级教改项目,并养成了“备三授一,读十讲一”的备课习惯,实现了讲授内容知识面和知识理解关键点的结合、课程大纲知识点和学生乐学兴奋点的结合。为了探索案例教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实现教学成效的最大化,我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等课程的教学中,用典型工程编类的方式将知识点细分重组,形成学生乐学、教师善讲的全新教案。孜孜以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源自于师者的责任、党性的要求。我精益求精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打磨每一个讲授节点,为了不断提升教学成效,有时我会把十分钟的讲稿反复演练四五十遍,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我会翻遍图书馆的地学书籍。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从教治学,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秉持这样的理念,我基于对央视《百家讲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的研究,在实践中结合课程学时分布特点,探索形成了评书回目式的讲次制,在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通过“说故事+讲道理”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基于地质学教学的时空限制和实效需要,以课程小组为单位,我探索形成了“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专业与通识”三结合的慕课教学体系,建设了慕课2门、微课2门,先后获得包括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在内的8项各类教学奖励。我设计完成的慕课《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目前选课人数达到2000余人,累计访问量达56万次。我深知,为师之道,唯有以自己点滴不舍的接续努力和不辍求索,方能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清泉活水。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名教师党员,站在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起点上,我们应当永立“立德树人之大志”,恒为传道授业之大事,为党担责,为国奉献,从看似简单的工作中凝练出不简单的经验,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学校双一流的建设进程中,凸显党员的风范,贡献师者的力量。

新闻来源:资源学院徐继山摄影:责任编辑:卢进丽审核:刘尊旭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